四川加快构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

四川加快构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(主题)


(相关资料图)

四川经济日报讯(记者 李霁玥)近期,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推进新时代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的实施方案》,并明确,到2025年,以“1+3+N”作为主要功能布局的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要基本形成,科技创新主力军集聚水平要显著提升,高能级人才发展平台数量要大幅增长,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,在全国人才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要稳步增强,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要取得标志性成果。

2月23日,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推进新时代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”新闻发布会上,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、省委人才办主任李国贵,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机关党委书记周海琦,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立云,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品华,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董宏杰,成都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、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阳夷,绵阳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莫怀学介绍四川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,推进新时代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有关情况,并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
李国贵在会上介绍,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,是我省积极融入国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布局的战略抓手,也是我省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重大举措,它是以“1+3+N”作为主要的功能布局。

“1”即成都作为“头雁引领”,要发挥核心引擎作用,加快形成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主要承载区;“3”即“三翼驱动”,绵阳、宜宾—泸州组团、南充—达州组团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,要紧随成都之后,加快建设国防科工人才高地和区域创新人才集聚地,共同形成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重要承载区;“N”即“多点支撑”,要求其他市(州)加快建设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地,共同形成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多个支点。围绕这些定性目标,我省还分区域确定有相应的、可比较的量化指标。同时我省还将在“1+3”条件较好区域重点建设若干核心区,引领带动雁阵格局整体成势。

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离不开产业人才支撑,周海琦在发布会上介绍,四川将按照“1234”总体思路,以锻造适应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需要的人才队伍为主攻方向,实现人才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、教育链有机衔接。

何为“1234”总体思路?

“1”指的是以实施“经纬人才”这一个计划为引领。围绕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,从今年开始到2027年,按照“聚焦中心、高端紧缺、领军带动”原则,在高端产业创新、企业经营管理、技术技能等3个领域遴选培养不少于100名“经纬人才”。目前,首批“经纬人才”评选已经启动。

“2”指的是促进产业和人才“两大政策”更好发挥整体效应。推动产业发展与健全人才队伍“同部署、同谋划”,引导各地以“项目+人才”方式,培育特色优势产业。对于有优秀人才参与的项目,产业政策将重点支持。

“3”指的是建设园区、企业、产业创新平台“三个阵地”。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到人才工作中来,形成“政企合作”的人才工作格局。我省将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这三个阵地的人才工作,比如:到2027年建成院士(专家)产业园50个,支持高等院校与园区合作办学,将高端人才作为认定制造业创新中心、技术创新企业的重要指标。

“4”指的是重点实施“强链补链人才支撑行动”“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提升行动”“卓越工程师薪火行动”“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创业帮扶行动”四项行动。对于人才,不仅要“扶上马”,还要“送一程”。在有针对性引进紧缺人才的同时,我省还出台帮助人才干事创业的“保姆式”服务措施。比如:每年选送管理人才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学研修学习,支持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及创业,为人才创办企业提供上市辅导。

“近年来,经济和信息化厅发挥产业汇聚人才优势,加强人才引进培育,产才融合取得很好的成效,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已成为人才发挥才智、实现价值的重要领域。”周海琦介绍,在人才支撑下,2022年四川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“零的突破”,新增本土“世界500强”企业2家、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31家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(产品)8家,3户企业入选“灯塔工厂”。

标签: 人才工作 创新中心 总体思路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海峡舞蹈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