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2月22日,记者跟随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的“弘扬延安精神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、推进乡村振兴”主题采访团,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。站在该村观景台上远眺,成片的苹果树整齐划一,像一列列血气方刚整装待发的战士,纵使在天气尚寒万物肃杀的初春,也全然没有丁点儿萧索的感觉。
远眺南沟村的苹果园和樱桃园(摄于2月22日)。 人民网 吴德锋 摄
“我2011年刚来南沟村的时候,全村1000多人只有200多老人和小孩留守,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,现在本村村民增加到300多人,农忙的时候还有1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,最高峰的时候每天在南沟村务工的人达到300多人。”南沟村驻村干部张光红告诉记者。
12年的时间,这个曾经“出行难、娶媳妇难、村‘两委’干事难”的贫困村,变成人气爆棚频频被媒体报道的“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”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“陕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园”和“国家3A级景区”,有哪些典型经验可供借鉴?带着这个问题,记者和当地村民、村干部和延安市相关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,答案渐渐清晰……
人才是第一资源。这里的“人才”包括包抓薄弱村的各级领导,延安市副市长魏延安告诉记者,为了深化改革提高财产净收入,延安市40名市级领导、350名县级领导包抓435个低收入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,整合各类资金1.12亿元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壮大;包括带头的村支书,南沟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张润生接受全村人的邀请,放弃外面挣钱的生意,带领村民流转土地发展产业,表示“砸锅卖铁也要带领大家过上好光景”;包括专业的经营性人才,南沟村成立苹果产业合作社、发展乡村旅游,几个亿的资金“涌”进来,得依托专业公司的人才优势才能正常运转起来。
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,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活力。带动村民发展,得有一个集体经济强大的村集体,村集体没钱就没实力,说话没人听。现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特别好的一个流行“打法”是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,然后村民入股集体经济进行分红。但是凭哪些资源入股,人口、土地还是资金?股份比例又如何划分?凡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,必须看准了再改。南沟村当初计划成立合作社,将村民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,方便整体规划和开发利用,大小会议开了100多次,历经无数次争吵,最终才达成一致意见。
航拍南沟村(资料照片)。 南沟村村委会供图
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。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了,村民才能享受到利益。而做大集体经济得发展能挣到钱的产业,比如“就地取材”搞种植养殖,依靠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。南沟村发展的第一个产业就是种植山地苹果,随着苹果种植的成功,南沟村党支部又带领村民种起了樱桃、油菜、南瓜等果蔬,建成了休闲垂钓园、沙地摩托车、木屋酒店等项目,发展乡村旅游,慢慢拥有了现代农业、乡村旅游和劳动教育三大业态,实现了户户有产业,人人有活干,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长到2022年的近2万元。
若非生活所迫,谁愿意背井离乡。12年的时间,南沟村从外面回来的村民和外来务工的人,加起来多了两百多人,就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最好说明。南沟村村民刘润喜告诉记者,他和媳妇儿靠种苹果和在南沟村景区打工,十来年的时间给大儿子和二儿子娶了媳妇儿,还攒了一笔钱准备给三儿子买房。这,就是乡村土地给咱老百姓最实在的回馈。
标签: 务工人员
上一篇 : 天天速读:视频压缩大小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
3月16日,盛和资源(600392)副总经理毛韶春、黄厚兵,财务总监夏兰田,董秘郭晓雷,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...
2022年3月15日,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。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...
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,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。3月17日,央行发布公告称,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...
时隔半月之久,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,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,牛肉面红油飘香、包子铺炊烟...
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是我的梦想,也是我的事业。英国音乐人亚当(Adam)告诉记者,在中国的十几年里,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