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沙兆华 通讯员 张淑娴
(资料图)
24年前,带着简单的行李和7万元积蓄,71岁的刘钦生扎进了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泡里村,立志带领村民致富。如今,老人已陆续将百万元投入到乡村与公益事业,忠诚写满毕生。
6月9日,记者见到95岁的刘钦生,身体硬朗,耳聪目明,印证了那句话:“革命人永远是年轻。”
聊起自己的经历,一句“要让自己过紧日子,百姓过好日子”,成为刘钦生14年扶贫路不畏艰苦,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。
刘钦生曾就读于湘西师范学校,毕业分配到保靖县农业部门工作,1957年到安江农校深造,在那里,他与袁隆平共过事。1963年后,刘钦生扎根基层推广农业技术,后调入武警怀化地区支队。1989年退休后,作为当时怀化地区唯一一名消防工程师,肩负起了义务消防宣讲工作。无论是在乡村普及救火灭火知识,还是在一村一镇成立义务消防队,刘钦生都费尽心血。
刘钦生与靖州县泡里村结缘,是因为当年来到这里推广农业技术时,被这方美丽山水深深打动。
1991年,因水酿塘水电站的修建, 泡里村整村224户搬迁到山地。要在荆棘丛生的荒山上重建家园,困难可想而知。
村里缺乏资金、技术,没有人带头搞发展。刘钦生回忆:“再回村里时,全村不要说青壮年,就连中老年人都外出打工,看着揪心。”
1999年4月,刘钦生决定把泡里村当故乡,把村民当亲人,住进村民家,一心要带动农业发展。
围库岔、修鱼塘、盖猪圈、喂鸡鸭、养山羊、垦荒地、种树木、栽药材……一位白发苍苍老者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传授种植养殖技术,不求回报出资出力,给村里人带来了希望。
产业帮扶“以户带组、以组带村”,从1999年到2013年,刘钦生帮助泡里村发展水面养殖800多亩、中药材和水果基地1万余亩,让山村渐渐变了模样。
水酿塘电站库区周边7个村有7000多移民,平时出行只能靠船。为了修路,刘钦生再次主动请缨,当起了修路“指挥长”,自掏腰包跑县、市、省交通部门,争取项目,筹集资金819万元,为库区群众修通了一条致富路。
2013年,因妻子病重,刘钦生含泪告别乡亲。此时,泡里村已是满山果实累累、牛羊遍山跑的乡村幸福景象。
回城后的刘钦生也闲不住,转身投入公益事业,继续发挥余热,多次资助失学儿童,指导帮助青年实现创业致富;还致力于国防教育,主动为党员、学生宣讲红色故事。
“为人民服务,永不退休”,刘钦生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庄重诺言。
标签:
上一篇 : 环球聚焦:长丰越野车(关于长丰越野车的基本详情介绍)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
3月16日,盛和资源(600392)副总经理毛韶春、黄厚兵,财务总监夏兰田,董秘郭晓雷,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...
2022年3月15日,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。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...
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,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。3月17日,央行发布公告称,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...
时隔半月之久,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,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,牛肉面红油飘香、包子铺炊烟...
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是我的梦想,也是我的事业。英国音乐人亚当(Adam)告诉记者,在中国的十几年里,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